English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999-03-24 来源:光明日报 赵祖达 我有话说

在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美育被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我们已从认识上将美育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表明党的教育方针更充实全面了。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说,美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及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由于美有形象性,所以人易于接受美育;由于美有愉悦性,所以人乐于接受美育;由于美有感染性,所以美育能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包括无意识的层面,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影响人的深层的精神世界。可以说,美育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育又像春风,无影无踪,又力大无比。美育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使“万物”生长,并充满活力。

有人说,美育不就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吗?不对,绝不能把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这一范围,这既缩小了美育的外延,又降低了美育的内涵。既然美育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而美是到处都存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艺术作品中都存在千姿百态的美,所以,我们应当树立大美育观。

蔡元培先生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的确是这样:语文课可以使学生欣赏到文学语言美、人物形象美、作品意境美;地理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山河美、世界各地绚丽多姿的地形、地貌美;历史课可以使学生领悟到历代人民的创造美、先进人物的精神世界美;体育课能够塑造人的形体美、坚韧意志的性格美。另外,即使是自然科学,不仅内容上有博大精深、简明透彻之美,形式上也有对称、均衡、秩序、多样统一之美。所以,只要教师注意寻找、挖掘各个课程中的美的因素,注意到授课表达、操作方式上的美学问题,各门课程都能起到美育作用。

我国古人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美育原则,我们应当把欢乐、愉快、健康的学习生活还给孩子,还给所有的大中小学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全面提高。

由于审美实践活动能对人的生理、心理、品德、情操、知识、智力的发展产生全面的积极影响,能够把德育、智育、体育全面有效带动起来,所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美育是“心灵的体操”,美的事物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画卷可以启迪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另外,美的事物在使人们心情得到愉悦,心弦受到拨动的同时,感情得到纯正,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圣人以诗教荡涤其浊心”,这些都说明了审美对于人性的完美、人格的修养、人生境界的提升和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的“美能引善”就充分说明了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还有,我们可以把智育寓于美育之中。美育是“智育的风帆”。美的事物都有规律性特点,因此,美的欣赏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启发人的思维,引导人们去掌握、发现客观规律。另外,美的事物都有形象性、感染性特点,所以美育可以把理性寓于情感中,把概念寓于形象中,把很苦的知识学习寓于美的享受中,这就是“美能导真”的作用。

再有,我们还可以把体育寓于美育之中。美育是“健体的妙方”。在美的欣赏过程中,在人的精神愉悦的同时,血液中能分泌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它能调节人体的节律,兴奋人的中枢神经,加强人的消化功能,舒气通心,延年益寿。健全的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健康的体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有心理、生理全健康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美育则能使人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从美育是“心灵的体操”、“智育的风帆”、“健体的妙方”中我们可以看出美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它应当渗透到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过程中去。应该说,美育是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它是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精神世界层次上的素质教育。

现在,广大家长和学生关心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审美化,会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寓素质教育于美育之中,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

据了解,过去许多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败北”,不是因为智力和知识方面的因素,而是临场恐惧、精神紧张、心理失衡、生理失常等原因。美育具有超出德育、智育之外的独立的特殊的功能,对学生的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坚毅力、耐受力、适应力、反应力、联想力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高素质,会使考生在临场发挥时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学校的主要活动是上课,所以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必然是课堂教学。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耳提面命的“说教”和生硬枯燥的“灌输”,学生肯定是会不满、厌恶。如果教师能运用某些美学规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心理就会处于最佳状态,教学就会创造出最佳效果,日后的考试就会取得最佳业绩。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其中“学会求知”是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成书本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学会运用知识,不断有所创造。人的创造要靠人的大脑。人的左脑负责逻辑思维,人的右脑负责形象思维。过去的应试教育,右脑的开发受到很大影响。但是,人的任何一种创造,只有让左、右脑两个半球都发挥作用,协调作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增强。美育是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来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达到用开发右脑来开发全脑,用发展形象思维来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有人担心,实施素质教育审美化,会影响学生的智育,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读一读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索下面的话,可能就会消除疑虑,这位大科学家说:“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学范围之内,涉诸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逛逛动物园也会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和理解力和记忆力同样重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寓素质教育于美育之中,将有助于这项任务的较好完成。另外,对全民素质的提高,美育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哲学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